今年3月11日,一张特殊的献血证照片被送至记者手中,照片中的献血者名叫戈芹,她是伍家岗区伍家乡张家湾社区的一名居民◆◆◆★★◆。这张献血证非同寻常,它见证了十位社区居民以爱心和热血共同铸就“生命之桥”,挽救他人生命的感人事迹★■★。
“要写就写到最好”。尽管时间紧、任务重、难度大,但专班始终秉持这样的品牌理念,深度学习并对标任仲平系列文章■◆■★、《中国抗疫记》等重磅文章★■◆★,努力达到◆◆★“求其上者得其中◆■■■”的预期效果◆◆◆◆。我们奔赴档案馆■■★◆、博物馆,下基层采访★■★■■,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打捞、筛选素材;我们召开诸葛亮会,把文章主题聚焦再聚焦,锁定“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”;我们熬更守夜、数易其稿◆★◆,部分篇章先后重写7遍,只为描绘出宜昌壮丽的历史画卷◆★。
小伙伴随即分成多个小组,搜寻、筛选宜昌特色物产◆◆,实地探访合适的拍摄地◆★■★,最终确定到秭归烟灯堡村拍摄脐橙宴、当阳焦堤村拍摄红薯宴、五峰松林坪村拍摄腊肉宴◆◆。
晚上12点,记录工作告一段落★■,我这才发现我和搭档被抓拍了一张工作照★★。拍照的是公交应急保障队的负责人陈武,他笑着说,你来记录我们的辛苦,我也拍一拍你们的辛苦。听到这句话,我鼻子有点酸。作为一名记者,我通过新闻作品★★■,让很多观众看到了基层劳动者的辛苦,而当角色转换,我成为了一名被记录的劳动者之后才真的感觉到★◆,原来被看到◆■、被珍惜的感觉,是这么温暖。
“太美味了,有家的味道!”在从天亮拍摄到天黑■■◆◆,终于吃上一桌脐橙宴后◆■,阿富汗籍友人炳文(Max)说道◆★■。几个月后,当我们的视频在海内外平台落地■★◆,许多外国人也发出了同Max类似的赞叹:◆★◆■◆◆“太特别了,我想来中国体验与众不同的美食■★◆◆◆★。”这是国际传播工作室今年推出的精品短视频《带老外去吃席·一物一席》脐橙宴拍摄现场★◆■★★。
这是对宜马的称赞,是对宜昌的深情告白◆■◆★,更是对我们新闻人最大的褒奖。(记者丁自涛)
今年初,湖北遭遇2009年以来最雪冻雨天气。2月3日小年夜的凌晨,宜昌暴雪封城◆★,列车大面积晚点★★,旅客深夜抵达宜昌东站★■■★,却因道路结冰缺少交通工具,而无法踏上回家的★■★◆■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为此,宜昌东站公交调度室紧急使用公交车,将市民们送往中心城区◆■★■◆。作为公交跑线年的记者,我在发现线索后立刻决定,当晚就立刻前往新闻一线。
记者与同事们携手◆★■■,通过文字、图片、视频对此事进行了全面报道,从纸媒到网络,再到电视◆◆★◆,实现了全平台的融媒体传播。居民手中的献血证◆■■,微信群中“我报名献血”的回应,手术成功后陈女士家属感激的泪水,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被记录下来,汇聚成■★“热血滚烫”的精神力量并传播开来■◆■,先后被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、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转载■◆,十位热血居民见义勇为、助人为乐的友爱精神,赢得了网友们的赞誉,被亲切地称之为■★■◆◆“热血好邻居”。
开赛前一周,技术团队在赛道上反复测试信号及设备联调,规划近30个机位◆◆★◆◆,通过精心设计,采用多级导播的方式■★◆■,实现了演播室、起跑点★■■、多赛道终点及颁奖点六场景联动★◆。运用视频技术★■★◆★◆,对多个场景精彩画面,进行了同时呈现◆◆■。直播中合理融入城市推介◆◆★★,在及时捕捉每一个精彩画面的同时,精准传达城市情感和观众情绪价值。
为了呈现最完美的宜马★★◆■★,最完美的宜昌,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直播团队和广大跑友一样,提前进入奔跑状态■★★■■★,从一个环节、一个机位开始“抠”◆■■★■■,◆★★■◆“每一个画面◆■◆★■,都在我们的脑海里预演过■★★◆■”。
以直播画面为蓝本,后方编辑人员进行二次操作,及时分发了宜马的精彩瞬间,相关视频全网流量超过了310万★◆◆★■。视频《可以吃的◆■★■“宜马”,坐实了》播放量超70万◆★■■,网友评价:“这个肥鱼锅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不?支到了跑友的心坎”◆■★;视频《央视名嘴韩乔生解说“宜马”,全程花式点赞宜昌》被转发近1万次,网友◆★★◆“家校社协同育儿”说★★★★◆■:“回想上大学每次都要到宜昌坐火车,最深的感觉也是这个城市怎么这么干净■★★■,路边的流水那么清澈呀◆◆■■◆,于是找工作时,直接瞄准宜昌,就来了。”
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国际传播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8月,以“传播中国声音,讲好宜昌故事”为职责使命。成立以来★★■◆,工作室聚焦长江大保护■■◆◆◆、乡村振兴等主题★■,推出了《橙子之城》《走进湿地》等系列报道,阅读量超过3.6亿■■■◆■,海外粉丝累计达11万◆■。
“快来,我在观众席上‘抓’到了一位外国观众!★◆★★◆◆”9月15日晚■★■,宜昌市首届■■◆◆“村BA”总决赛揭幕战上■■★,记者沈媛在观众席中★◆“抓”到了一位来自俄罗斯的观众◆★■,这位“洋”面孔最终出现在次日播出的电视新闻中。
“在场下‘抓’新闻”,早在8月14日,第一次召开村BA筹备小组会议时就确定了这一策略。比赛过程中,除指令性的采访外,每名记者都★◆◆◆“藏身”在赛场各个角落★◆“抓”取新闻■◆★★,当场采写并回传短视频。用锅碗瓢盆充当“应援”物资的村民、冠军奖品三只小羊★◆、赛场上的氛围大师DJ、“三分王◆◆■◆”选手、场边的洋面孔……他们最终都出现在电视■◆◆■★、报纸◆★■■◆、短视频中,成为新闻中的主角。
经过深入采访■★,记者发现这样的献血证不只有一张■★◆◆★。当天社区共有十位居民慷慨献血3000毫升和血小板1个治疗量,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,为遭遇车祸的社区居民陈女士提供充足的手术用血。
不久前,该作品获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上半年电视新闻协作奖优秀作品■■■■◆◆。得知这一消息时,我激动却又平静。激动★★★,是因为这个来自人民,勿忘人民的故事★■◆◆,这个冒着■■◆“热气◆■★★■◆”的新闻报道,被看到、被肯定。平静,则是因为我们步履匆匆,一直在从一个现场到另一个现场的路上,奖项是对过去的肯定,而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冷静■◆◆◆★■,保持思考■★■★,看向前方。(记者辛玥)
从上到下:2024年1月,腊肉宴拍摄现场★★,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国际传播工作室主创合影。2024年8月■■◆★◆■,记者崔艳华采访高温下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。2024年2月3日小年夜,记者辛玥等在宜昌东站采访■★■★。2024年9月15日,记者付伟、梅芫在宜昌市首届★◆■“村BA”总决赛现场采访★■。
零下的天气,我带了暖宝宝却根本没用上。从晚上9点到现场后,我和搭档龙婕就马不停蹄地采访拍摄,记录他们铲雪、调车、查看旅客到站行程……跟着应急保障队的队员们几乎跑遍了整个公交场站。我终于知道,那一辆辆开行在雪夜中的公交车背后,有这么多保障工作要做★★★★◆,而公交人们咬牙坚持,就是为了数百个家庭能第一时间团圆。
红薯宴拍摄现场■★,为区别以往美食短视频,我们决定将拍摄地转移到乡村◆★。在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,有人提出■◆■★◆◆,如果用一个物产做一桌宴席★■◆■★,是不是更有吸引力◆★■。
历时3个月,从冬天到春天★★,★★◆■■■“带老外去吃席·一物一席”系列视频制作完成。今年3月份在海内外平台落地■■◆★,浏览量突破了100万人次★★■。一幅新时代宜昌乡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渐入佳境的图景◆★◆■,通过这组短视频生动地展示在外国受众面前。(记者杨春艳)
如何把宜昌菜农专线公交的故事讲清楚◆■◆?天还未亮,我们便跟着菜农赵春秀到地里收菜、捆菜◆★◆★,看到她的勤劳坚韧;我们在菜农专线岁的胡秀兰婆婆挤上车■■■★◆,搭把手传递菜篮■★■★,看到大家的互助、体谅★■■■★;我们跟着菜农在市场自产自销区卖菜,忙碌间隙★■★■◆■,听他们诉说生活的小确幸和小期待;我们在公交车场找到忙碌一上午、在座位上打盹儿的专线司机,听他讲述菜农为答谢他◆★■■■,曾送上一把把新鲜蔬菜的故事◆■★◆★■。
全媒体时代,平台更宽广,传播更多元,我们转变说话方式、报道视角、文章调性,但有一点始终不变:融入基层,讲好故事。(记者龙婕)
“宜马赛道就像水洗的一样”◆■◆■“我都羡慕在你们这座如此秀美城市生活的人”……是什么样的画面让央视名嘴韩乔生花式点赞宜昌?
在这个特殊的日子★■★◆■,三峡日报特别策划■◆★◆,邀请部分记者★◆◆◆■,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,让我们一起感知初心与使命★◆◆◆★■。
“用尽一切手段”,是此次“村BA”报道一以贯之的宗旨◆★★★。此次系列报道,是“海陆空”齐动员、“十八般武艺”全亮相。活动开始前★◆■■,专题摄制组走进田野间,展现★◆“村◆◆★”的风貌;比赛揭幕◆◆,记者付伟以4G连线■★■◆,带观众走进现场;比赛结束后,《三峡日报》以专版刊发主题报道■■◆★■■,以深度报道“完整”补足此前报道中的“碎片感■★”◆★◆◆★★。8天的比赛,20多天的报道周期,10余个部门,60余名采编、技术人员,通过电视网络直录播、宣传片★★、报纸电视广播新闻、新媒体短视频等多种渠道,发布200余条次视频及文稿,全方位展现了★◆“村BA”的魅力。(记者孙玉敏)
2月4日凌晨4点■◆★★◆■,我终于到家,当日晚六点半,电视栏目《直播宜昌》播发了第一条电视新闻《风雪夜归人公交暖心护送》。2月6日■★◆◆,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播出《新闻特写:畅通最后一公里回家路》,讲述这一发生在宜昌的温暖故事★★◆★◆。
开赛当天,直播团队3:30起床◆◆,4◆★★■■:30赶赴各自的工作岗位,5★◆◆:30完成系统联调■★★◆,全链条进入到待播状态★■■■★■,7:10正式开始直播■■。在长达4个半小时的直播过程中,各个团队均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。韩乔生在直播中感叹: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的转播画面清晰、稳定■◆◆★!
没有融入◆◆★■,就很难理解,一条专线对菜农的意义★◆◆◆★;没有融入★■★★★,就很难理解◆◆★“一座城市的包容,装得下公文包■◆★◆★,容得下背篓扁担”这句话的分量★★◆★■◆;没有融入,就很难放下套路和所谓的经验■◆◆,捕捉生动瞬间,记录鲜活社会图景。
凡人善举,总是能够给人最多的感动◆■。在采访报道过程中,十位热血邻居的爱心义举令记者动容,他们勇担社会责任的故事更温暖了宜昌。(记者崔艳华)
这一年来,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的全体新闻工作者走基层、踏现场,推出了一批导向正确★■◆、主题鲜明、影响力强的融媒体新闻作品■★■◆,用文字、镜头★◆◆■■◆、声音讲述宜昌好故事■★◆★■,传播宜昌好声音,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,贡献“三峡融媒力量”★■◆★■◆。
《为了峡江儿女过上更好的日子》是宜声的开篇之作,也是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的精品力作★★■◆◆■。文章在我的宜昌客户端刊发后,阅读量节节攀升,当天突破14万人次。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评价该文章“宏观与微观切换、历史与现实回闪,远景与特写交织★■◆,是一部1949年-2024年的宜昌简史”★■◆★。该作品也在社会上引发共鸣,受到一致好评。未来■◆◆◆★■,我们将以宜声为阵地,全力以赴打造更多现象级作品,为新时代宜昌人民的奋斗注入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。(记者高炜)
今天,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,向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致敬!此时此刻,他们依然奔波在新闻现场,行走在基层一线■■★★◆,奋笔于案牍之前。
恰逢重要时间节点■★★◆◆,拿什么向宜昌解放75周年献礼?文章刊发两周前◆■,我们经过头脑风暴★■◆★,确定撰写一篇从中国视角看宜昌◆◆★、从大历史视角看宜昌的镇版之作,于字里行间激荡宜昌风云75载■★◆■◆。目标笃定,快马扬鞭■★。我们迅速◆★■◆■“点军◆■★”,成立由总编、副总编挂帅■■■,精干力量组成的◆◆■“七五宏论”专班,迅速投身资料收集、文章立意、稿件撰写的采编工作中★◆■。
如何进一步将我们想讲的宜昌和外国受众想听的宜昌结合起来★★★■■◆,做出更多出圈、出彩、出海的作品★■★◆■★?在年初项目讨论中★◆★,我们认为★◆,美食是跨越地域距离的媒介,也是交流文化的纽带◆■★■。于是,我们萌生带外国人去吃宜昌地道美食的想法◆★■◆★■。
这两年,各类关于卖菜公交、惠农专线的新闻不在少数◆◆■■★★。在我们的报道推出前,已有本地视频博主发布相关信息,获得一定关注;其他城市博主探访当地菜农专线的视频◆★,流量也不错。
7月16日,在“宜昌解放75周年”《三峡日报》特刊中,长达7827字的政论文章——《为了峡江儿女过上更好的日子》在头版刊发,宣告宜声正式诞生■■◆。
今年春天■◆■,宜昌的菜农专线公交上线了■★◆◆,我们成立融媒报道小组:分工、蹲点、拍摄、采访……整个过程◆★★,我一直在问自己:这个故事讲明白了吗◆★★?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
1593739298515937392985
扫一扫 关注我们